化学与粘合(原:化学与黏合)

化学与粘合(原:化学与黏合) 知网万方维普目次

  • 科核
  • 武B+
基本信息
  • 主管单位:

    黑龙江省科学院

  • 主办单位:

    黑龙江省化学学会、黑龙江省科学院石油化学研究院

  • 国际刊号:

    1001-0017

  • 国内刊号:

    23-1224/TQ

  • 学科分类:

    化学工业

  • 字数:

    8000-14000

  • 有无基金:

    /有基金 1.8%,/副高/无基金 4.5%

  • 周期:

    CN中文-双月刊

  • 特殊属性:

    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联系信息
  • 电话:

    0451-82639490;82608722(202403期)

  • 邮箱:

    hxynh@163.com、hxynh1964@126.com(202403期)

  • 复合因子:

    0.766

  • 综合因子:

    0.439

  • 收录:

    知网,万方,维普目次

  • 级别:

    科核,武B+

期刊简介

《化学与粘合》期刊已被查看:

更新频次

高频栏目:

试验与研究-100%-期平均发文量14篇
综述与专论-100%-期平均发文量3篇
技术交流-100%-期平均发文量3篇

单位占比

研究院所-30.0%
公司企业-26.4%
普本-13.6%
高职高专-12.7%
民办本科-5.5%
211高校-4.5%
其他-4.5%
985高校-1.8%
民办专科-0.9%

一作占比

/有基金-1.8%
/副高/无基金-4.5%
/副高/有基金-4.5%
/正高/有基金-0.9%
/中级/无基金-1.8%
/中级/有基金-1.8%
本科/无基金-0.9%
本科/有基金-5.5%
硕士/无基金-0.9%
硕士/有基金-0.9%
硕士/初级/无基金-0.9%
硕士/初级/有基金-0.9%
硕士/副高/无基金-7.3%
硕士/副高/有基金-8.2%
硕士/正高/有基金-0.9%
硕士/中级/无基金-6.4%
硕士/中级/有基金-12.7%
硕一导二/无基金-1.8%
硕一导二/有基金-0.9%
在读本科/无基金-1.8%
在读本科/有基金-1.8%
在读硕士/无基金-3.6%
在读硕士/有基金-5.5%
本科/初级/无基金-0.9%
本科/初级/有基金-0.9%
本科/副高/无基金-8.2%
本科/副高/有基金-0.9%
本科/中级/无基金-5.5%
本科/中级/有基金-2.7%
博士/副高/有基金-0.9%
博士/中级/无基金-2.7%
硕一导二/中级/无基金-0.9%

投稿指南

1、投稿方式:邮箱投稿或在线投稿。

2、刊内网址:http://www.hxynh.org.cn/

 (202304期刊内公布但打不开)

3、官网网址:http://hxynh.hipc.org.cn/

(认证主体为主办单位)

4、刊内电话:0451-82639490;82608722

5、刊内邮箱:

hxynh1964@126.com;hxynh@163.com

6、出刊日期:双月刊,逢单月出版。

2024年6月27日星期四

《化学与粘合》投稿简则

【官网信息】

《化学与粘合》是报导中国石油化工、高分子新型材料、合成胶粘剂行业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最新技术成就的学术兼技术性刊物,本刊登载内容包括研究报告、学术论文、实验简报、分析测试报告;专论与综述;化工技术、胶接工艺、科技成果推广和新产品应用实例等。

一、对来稿要求:

1. 立论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故,语言洗炼,逻辑严谨。

2. 一律用电脑打字,文字、标点符号、数字、符号、公式、外文字母(大、小写)等要清楚,且须前后一致。

3. 一般稿件不超过3000字;研究简报不超过4000字,图与表不超过6个;研究报告、学术论文和综述不超过6000字,图与表不超过8个为宜。

4. 一律采用国标法定计量单位。

5. 来稿必须附中、英文摘要(包含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要素,200字左右)、关键词和单位名称以及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

6. 来稿须附第一作者的作者简介,内容包括:出生年,性别,民族,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7. 撰写论文作者人数不宜超过6人,通信作者不得超过2人。

8. 附图须用试验仪器出具的正规数据图。 各图均应按先后次序插置在适当的位置上。

9. 列出主要参考文献, 著录规则按GB/T 7714-2015《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不得引用非公开出版的文献。

10. 保证不侵犯他人的著作权,禁止一稿多投,来稿请注明真实姓名,工作单位及通讯地址(注明邮政编码和电话)。

11. 稿件内容不得涉及国家机密和所属单位不宜公开的核心技术。(投稿后本部可向作者提供相关审核单)

12. 投稿前请下载本刊“著作权许可使用协议”,阅读并按要求签名,投稿时与论文一并提交本部。

二、各栏目稿件撰写要求:

1.试验与研究:要求研究深入、实验数据充分准确、观点明确、结论可靠。文章结构包括中英文摘要、关键词、引言、材料与仪器、试验方法与过程、结果与分析、结论和参考文献等部分。

2.综述与专论:主要内容为国内外高分子新型材料、胶粘剂等的最新研究进展,需要有作者自己的观点和同类文献及相关报道。文章要求具有新颖性、科学性和可读性,观点明确、引用翔实准确、文字精炼,对相关研究和行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3.技术交流:主要内容包括新技术,实验新方法或方法的改进。要求实验数据充分准确、方法具有可重复性、结论可靠。文章结构包括中英文摘要、关键词、引言、材料与仪器、试验方法与过程、结果与分析、结论和参考文献等部分。

三、审稿状态查询

投稿后10个工作日左右,作者可通过本网“稿件状态”栏目中查看是否“通过”等字样了解稿件审稿进展情况。稿件被采用后,在排版刊发前三个月本部会向作者发送“缴纳论文审校费通知”。凡在此栏目中查到“退稿”的 ,稿件可自行处理。稿件一经采用发表即付稿酬,并寄样刊两本。

投稿编写细则:

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7713.2—2022撰写学术论文。

1)题名:小2黑居中,一般不超过25字;文章所属的课题如获各种基金项目资助,则在题名右上角标注“*”,并在地脚处标注“* 项目名称(编号)”;如果有副题名,则用3仿另行排,前加“――”。

2)作者:小4楷居中;多作者且分属不同单位的,用“1、2、…”作上标注;如需标注通信联系人,在其右上角标注“**”,并在地脚处注明“** 通信联系人”。

3)作者单位,所在省,城市,邮政编码:三者间用“,”,小5宋,整体居中;多位作者的单位不同,单位间用“;”。

4)中文摘要:“摘要”2字,小5黑;摘要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以200字左右为宜;采用小5仿。

5)中文关键词:“关键词”3字用小5黑;关键词用小5仿,词间用“;”;以3~8个为宜。

6)英文题名,作者汉语拼音姓名:题名第1个词的首字母大写,其余小写(首字母本应大写者例外);如有副题名,其前用“:”,并与题名接排;题名、副题名均排为5 Times New Roman,加粗;汉语拼音姓名采用小5 Times New Roman,姓的字母全大写,名用全称,首字母大写,双名间不加“-”,如ZHAO Daliang。

7)Abstract:与中文摘要对应,采用小5 Times New Roman。

8)Key words:与中文关键词对应;每个词的首字母小写(应大写者例外);词间用“;”,采用小5 Times New Roman。“Key words”采用小5 Times New Roman,加粗。

9)作者单位英文:同中文单位要求,采用小5 Times New Roman。

10)“引言”:编章序号“0”;正文文字用5宋。全文凡编序号的章题均用小4黑。

11)“1 章标题”:采用小4黑左顶格并单独占行。章、节标题应简并明、精练、准确,一般不超过15字。

12)“1.1 节标题”:采用5黑左顶格并单独占行。

13)“1.1.1 节标题”:(如有)采用5楷左顶格单独占行。一般不再设第4层次的节,但可采用列项说明。

14)“表1 表题”“图1 图题”:小5黑,居中排;表格栏头、坐标曲线图标目中的量和单位采用“量符号或量名称/单位符号”的标准化形式;坐标图中表示标值的短格线置于坐标轴内侧,纵横坐标交叉点标值均为“0”时,只保留1个,坐标点必须标注;表格宜采用三线表,必要时可添加辅助线;图注、表注均以“1)、2)、…”作注号,图注置于图题的上方,表注置于表的下方,多条注之间一般用“;”,注末加句号。

15)“参考文献”:采用小4黑左顶格并单独占行。著录要求: 充分、恰当、准确地引用文献,研究性论文的文献数量不宜少于10条/篇; 严格按GB/T 7714—2015中的顺序编码制格式著录; 西文和汉语拼音字母书写的著者,一律按姓前名后格式著录,姓的字母全大写,名字按规则缩写,省略“.”; 期刊、论文集等中析出的文章,作为阅读型文献引用时标注文章的起始页,作为引文文献引用时标注引用信息所在页; 标准类文献的题名项采用“标准名称: 标准编号[S]”格式; 原文献副题名前的“――”应改为标识符号“:”; 日期采用全数字标注,如2023-01-01; 不设卷的期刊的年、期著录为“年(期)”,个位数期号前不添“0”; 法规、文件、科技档案等的文献类型标识符为“A”; 每条文献的序号用“[ ]”括起,正文中标注连续序号用“-”,如“[7-8]”;等等。

16)文稿中易错点或本刊的个性规范

a)正确使用日期起止和计量时间起止的符号:3—6月(份);3~6(个)月。

b)除数学式及整段外文文字外,并列的外文字母和阿拉伯数字间的点号采用“、”。

c)计量单位均采用单位符号,如8 h、25~30 min。

d)单位相同的多个量值并列时,只需标出最末一个量值的单位,如:5、10、15 d。

e)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而且又很得体的地方,均使用阿拉伯数字(包括个位数字、分数、百分数等);当数值≥4位时,采用“三位分节法”留适当空隙的方式分节,如5 876种。

f)标有引号的并列成分(如短语或简单句等)之间、标有书名号的并列成分之间不用“、”;若其他成分插在并列的引号之间或并列的书名号之间,用“、”。当有1个或多个并列引号内的文字中有“,”“;”“。”“?”等标点符号时,并列引号间选用适宜的点号,如“,”“;”等。

g)列项和数学式等序号均用阿拉伯数字标示,如:第1、2层次的项分别用“1)”“1”;数学式序号用“(1)”,右顶格;图注、表注的注号用“1)”。

h)正确进行连续数据的分组,如“审稿周期分别为<10、10~30、30~60、≥60 d”,应为“审稿周期分别为<10、10~<30、30~<60、≥60 d”。

上一篇:工程地球物理学报下一篇: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