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民族考古(集刊)

南方民族考古(集刊)

  • C集刊(23-24)
  • AMI入库
基本信息
  • 主管单位:

  • 主办单位:

    四川大学博物馆、四川大学考古学系、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

  • 国际刊号:

  • 国内刊号:

  • 学科分类:

  • 字数:

    -

  • 有无基金:

     

  • 周期:

    集刊-半年刊

  • 特殊属性:

联系信息
  • 电话:

  • 邮箱:

    nfmzkg@163.com(公众号信息)

  • 复合因子:

    0

  • 综合因子:

    0

  • 收录:

  • 级别:

    C集刊(23-24),AMI入库

  • 杂志社官网:
  • 投稿网址:

期刊简介

《南方民族考古》期刊已被查看:

更新频次

单位占比

一作占比

投稿指南

1、该刊为集刊无CN刊号。

2、投稿方式:邮箱投稿。

3、出刊日期:半年刊,一年出版两辑。

2023年9月7日星期四

《南方民族考古》征稿启事

【官方微信公众号信息】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2023-09-05 17:24 发表于四川

《南方民族考古》由我国著名考古学家童恩正教授于1987年主持创办的学术集刊,现由四川大学博物馆、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主办,已连续出版25辑,在国内外学术界有良好声誉,入选中国历史研究院学术性集刊资助项目(2022-2024)和CSSCI(2023-2024)来源集刊。

《南方民族考古》自创刊以来,始终坚持立足中国西南,放眼国际的办刊原则,发表了大量考古学、民族学、博物馆学领域的重要发现和高水平论文。形成了国际视野开阔、注重多学科交叉融合、开放性和包容性显著的办刊特色。为更好促进学术交流,提升办刊质量,特向广大专家、学者征求国内外考古学、民族学、博物馆学的研究论文、田野报告、研究动态述评、新书评介、理论方法论之探索争鸣,以及与上述内容有关之重要译文。

本刊实行匿名审稿制度,凡来稿将邀请两位学者匿名审查。本刊尊重作者行文,但有权做技术性处理,并会告知作者。投稿前请注意阅读以下事项。

1.本刊引文注释采用页下注(脚注)方式,以下格式请参照:

(1)专书

汪宁生:《古俗新研》,兰州:敦煌文艺出版社,2001年,第266—268页。

张泽珣:《北魏关中道教造像记研究》,香港中文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3年,第234页。

Harold Bloom,The Anxiety of Influence:A Theory of Poetry,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3,p.18.

Kwang-chih Chang,The Archaeology of Ancient China,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1986,pp.19-28.

(2)析出文献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重庆市文物局:《忠县哨棚嘴遗址2001年发掘报告》,重庆市文物局、重庆市移民局编:《重庆库区考古报告集》(2001卷),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年,第1530、1531页。

David Wilkinson,Civilizations,cores,world economies,and oikumenes,in André Gunder Frank and Barry K.Gills,eds.,The World System:Five Hundred Years or Five Thousand,London:Routledge,1993,pp.221-246.

(3)期刊

苏秉琦、殷玮璋:《关于考古学文化的区系类型问题》,《文物》1981年第5期。

Rowan K.Flad,Divination and Power:A multiregional view of the development of oracle bone divination in early China,Current Anthropology,Vol.49:3(2008),pp.403-437.

(4)古籍

《魏书》卷一百一十四,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8册,第3053页。

《旧唐书》卷九《玄宗纪下》,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1册,第233、234页。

许慎撰,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点校本,1998年,第582—585页。

(5)其他

论文、考古简报(报告),若涉及帝王纪年,应标注出相应的公元纪年,如西汉宣帝五凤二年(前56年)、南宋高宗绍兴元年(1131年)。

2.来稿请附中英文篇名、中英文关键词及各五百字以内的中英文摘要;书评请加附该书作者及书名之英文译名。

3.来稿凡包含图片者,请提供高质量的电子档案,并请注明来源,如“采自内江市文管所、简阳县文化馆:《四川简阳县鬼头山东汉崖墓》,《文物》1991年第3期,第23页,图一一”(期刊),“采自湖北省博物馆编:《曾侯乙墓文物艺术》,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1992年,第141页,图306”(专书)。“采自李静杰、黎方银:《大足安岳宋代石窟柳本尊十炼图像解析》,重庆大足石刻艺术博物馆编:《2005年重庆大足石刻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年,第192页,图四”(析出文献)。有关图表之版权,请作者先行取得版权持有者之同意。

4.本刊刊出之论文稍后亦以电子文件形式在网络上发行(一般在出版三年后),若仅同意以纸本形式发表者,来稿时请特别注明。

5.本刊刊出论文将支付作者稿酬,并送作者样刊两册。

6.凡向本刊投稿,自投寄之日起四个月未接获采用通知,可自行处理,来稿一律不退。

7.来稿请同时寄电子文档,写明真实姓名、中文及英文服务单位名称、通信地址、电话、传真和E-mail等。

8.电子文档请E-mail发送至本刊邮箱(nfmzkg@163.com),请勿一稿多投。

上一篇:四川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不收版面费审稿费)下一篇:汉字文化(教研卷)

《南方民族考古》同类人口与民族,历史期刊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