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集刊-半年刊 > 知网 > 维普目次 > 文化 >
新国学(集刊)

新国学(集刊) 知网维普目次

基本信息
  • 主管单位:

  • 主办单位:

    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

  • 国际刊号:

  • 国内刊号:

  • 学科分类:

    文化

  • 字数:

    4000-62000

  • 有无基金:

     

  • 周期:

    集刊-半年刊

  • 特殊属性:

联系信息
  • 电话:

  • 邮箱:

    scuxinguoxue@163.com(202201期)

  • 复合因子:

    0

  • 综合因子:

    0

  • 收录:

    知网,维普目次

  • 级别:

  • 杂志社官网:
  • 投稿网址:

期刊简介

《新国学》期刊已被查看:

更新频次

低频栏目:

2023年01期文章-16.7%-期平均发文量11篇
2022年02期文章-16.7%-期平均发文量12篇
2022年01期文章-16.7%-期平均发文量14篇
2021年02期文章-16.7%-期平均发文量13篇
2021年01期文章-16.7%-期平均发文量13篇
2020年01期文章-16.7%-期平均发文量16篇

单位占比

一作占比

投稿指南

1、该刊为集刊无CN刊号。

2、投稿方式:已咨询编辑部邮箱投稿即可。

3、出刊日期:半年刊,一年出版两辑。

       2023年6月2日星期五

《新國學》稿約

【2022年01期信息】

一、《新國學》是刊布當代學者運用現代科學精神研究中國古典文獻的最新成果的專業學術集刊,由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四川大學中國俗文化研究所主辦。

二、本集刊熱忱歡迎海内外同行專家學者惠賜尊稿。本集刊登載有關中國傳統文化研究的論文,内容包括以中國古典文獻爲載體的以下學科:文學、史學、哲學、宗教學、倫理學、美學、藝術學、考古學、文字學、音韻學、訓話學、目錄學、版本學、校勘學、敦煌吐魯番學、政治學、軍事學、經濟學、博物學、科技史、民俗學、闡釋學以及古代中外文化交流比較研究。

三、本集刊采用匿名審稿制。來稿均由編輯委員會送呈校内外至少兩位同行專家審閲,再由編輯委員會决定是否采用。

四、編輯委員會對來稿可提出修改意見,但除技術性的處理,不代爲作者修改。文責自負。

五、來稿請用中文繁體字書寫或電腦打印。【已咨询编辑部邮箱投稿即可】電腦打印者,除寄打印稿,請將電子文檔發至編輯委員會電子信箱。無論手寫或是打印,皆要求:

1.論文的標題之下,附以300字左右的“摘要”、3至5個“關鍵詞”。並請同時提交論文題目、作者姓名之英譯。

2.國標7000字以外的字或符號,另紙書寫。

3.來稿若爲基金項目,請于第一頁腳注詳細列出基金項目名稱、批准時間及編號。

4.于另頁上,按順序寫上:論文題目、作者姓名、出生年月、性别、籍貫、工作單位、職稱或職務、通訊地址、郵政編碼、電子信箱(E-mail)、電話號碼。

5.所附圖片,除在文檔中插人,請再提交供印刷的JPEG或TIFF文件。

六、來稿中,古代紀年、古籍卷數,一般用中文數字,而古代紀年首次出現時尚須加注公元紀年。如:元和十三年(818);《山海經》卷一。

其他的數字,一般用阿拉伯數字。凡是第一次提及外國人名,在漢譯之外,須附外文原名,如:柏拉圖(Plato)。

七、注釋要求:

1.一律采用當頁頁下注。

2.注釋碼,請用①②③之類表示,並標注在正文相應内容的上方,如:XX①,XX②,XX③。每頁重新編號。

3.引用中文文獻的參考格式如下。

(1)引用專著,如:胡適《中國哲學史大綱》卷上,上海:商務印書館,1919年,第99頁。

(2)引用文集之文,如:陈寅恪《清华大学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载《金明馆丛稿二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第218页。

(3)所引专著或文集若有多个版次,宜将版次标出。例如:李贽《焚书 续焚书》,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第2版,第82页。

(4)引用学位论文,应标注学校、学位及提交时间。例如:张晓敏《日本江户时代(诗经)学研究》,山西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年,第169页。

(5)引用期刊文章,如。杨明照《四川治水神话中的夏禹》,《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59年第4期,第××一××页。

(6)相同书籍的第二次引用,可省略出版信息。如:《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第100页。

八、本集刊只發表原創性成果,請勿一稿兩投。來稿敬請自留底稿,編輯委員會將在收到稿件三個月之内答復,若未得答復,作者可另行處理。來稿刊出後,贈送樣書兩册。

九、本輯刊已被《中國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及CNKI系列資料庫收録,其作者文章著作權使用費與本輯刊稿酬一次性給付。免費提供作者文章引用統計分析資料。如作者不同意文章被收錄,請在來稿時聲明。

十、來稿請寄:中國四川省成都市九眼橋,四川大學望江校區中國俗文化研究所《新國學》編輯委員會。郵政編碼:610064。

電子信箱:scuxinguoxue@163.com。

《新國學》希望得到海内外各界的關心和支持!

上一篇:宁夏教育(不收版面费审稿费)下一篇:宝石和宝石学杂志(中英文)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