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集刊-半年刊 > 知网 > 维普目次 > 文化 >
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集刊)(即:中國典籍與文化論叢)(不收版面费审稿费)

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集刊)(即:中國典籍與文化論叢)(不收版面费审稿费) 知网维普目次

基本信息
  • 主管单位:

  • 主办单位:

    全國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員會(古委會)《中國典籍與文化》編輯部

  • 国际刊号:

  • 国内刊号:

  • 学科分类:

    文化

  • 字数:

    22000-120000

  • 有无基金:

    /有基金 6.8%,/副高/无基金 4.1%

  • 周期:

    集刊-半年刊

  • 特殊属性:

联系信息
  • 电话:

  • 邮箱:

    ccc@pku.edu.cn(微信公号信息)

  • 复合因子:

    0

  • 综合因子:

    0

  • 收录:

    知网,维普目次

  • 级别:

  • 杂志社官网:
  • 投稿网址:

期刊简介

《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期刊已被查看:

更新频次

低频栏目:

2022年02期文章-16.7%-期平均发文量14篇
2022年01期文章-16.7%-期平均发文量16篇
2021年02期文章-16.7%-期平均发文量14篇
2021年01期文章-16.7%-期平均发文量14篇
2020年02期文章-16.7%-期平均发文量13篇
2020年01期文章-16.7%-期平均发文量13篇

单位占比

其他大学-60.8%
研究院所-22.8%
其他-16.5%

一作占比

/有基金-6.8%
/副高/无基金-4.1%
/副高/有基金-6.8%
/正高/无基金-12.3%
/正高/有基金-8.2%
博士/无基金-5.5%
博士/有基金-6.8%
博士/副高/无基金-5.5%
博士/副高/有基金-2.7%
博士/正高/无基金-4.1%
博士/正高/有基金-2.7%
在读博士/无基金-24.7%
在读博士/有基金-9.6%

投稿指南

1、该刊为集刊无CN刊号。

2、投稿方式:邮箱投稿。

3、出刊日期:半年刊,一年出版两辑。

4、不收版面费审稿费,欢迎大家投稿。

2023年6月13日星期二

《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刊物简介

【微信公号“北京大学中文系”信息】

北京大学中文系 2023-01-15 16:50 发表于黑龙江

《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是由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古委会)《中国典籍与文化》编辑部主办的大型学术集刊,每年出版两辑,由凤凰出版社负责出版。本刊为综合性的学术集刊,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旨归,致力于传播海内外中国典籍与文化研究的学术成果,探讨学界普遍关心的古代典籍与文化问题,引导社会全面认识中国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精神。本刊刊载以中国古代典籍与文化为研究对象的文献学、文学、史学、哲学、考古学、语言文字学等各领域的学术论文。

ISBN:978-7-5506-3828-0

投稿邮箱:ccc@pku.edu.cn

投稿地址:北京大学校内哲学楼328号《中国典籍与文化》编辑部

《中國典籍與文化論叢》稿約(仅供参考)

【2018年刊信息】

―、《中國典籍與文化論叢》是由全國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員會(古委會)《中國典籍與文化》編輯部主辦的大型學術集刊,每年出版一輯,由風凰出版社負责出版。

二、本刊爲綜合性的學術集刊,以弘揚中華優秀傅統文化爲旨歸,致力於傅播海内外中國典籍與文化研究的學術成果,探討學界普遍關心的古代典籍與文化問題,引導社會全面認識中國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愛國主義精神。

三、本刊刊載以中國古代典籍與文化爲研究對象的文獻學、文學、史學、哲學、考古學、語言文字學等各領域的學術論文。

四、本刊倡導寊事求是、自由討論的學風,熱誠歒迎海内外學者賜稿,刊登文章一以内容質量爲準,原則上不限字數,尤其歎迎選題價值髙、材料豐富、論證嚴密、説理透徹的長篇論文。

五、本刊寊行雙向匿名審稿制度,請在來稿中另頁注明作者姓名、學歷、職稱、服務或學習單位,並附通訊地址、郵政編碼、電話傳真、電子鄴件諸項聯絡信息。

六、稿件一經採用,編輯部將及時通知作者;如四個月後仍未收到採用通知,作者可自行處理。

七、來稿一經採用,酌付稿酬,並贈送當期樣刊一册及抽印本十册。

八、本刊同時享有文章的網絡傳播權及其轉授權,授權的種類爲獨占許可,稿酬中已包含對上述權利的使用收益。

九、來稿請嚴格遵守學術規範,杜絶抄襄剽竊和一稿多投多發。文中如涉及版權問題,由作者自負。

十、來稿請注明“《中國典籍與文化論叢》投稿”。投稿鄭箱:ccc@pku.educn

投稿地址:北京大學校内哲學樓328號《中國典籍與文化》編輯部

《中國典籍與文化論叢》文稿格式規範

【2019年刊信息】

一、來稿請同時提供Word和pdf格式文檔。

二、随文提供内容摘要(300字)、關鍵詞(2—4個)和英譯標題,並附作者简介(50字)和聯絡信息。

三、來稿正文請按“一、(一)、1.、⑴”的序號設置屠次,其中“1.”以下的章節段落的標題不單獨佔一行;文稿屠次較少時可略去“(一)”這一層次;段内分項的可用①②③等表示。如:一、XXXX(-)XXXX1.XXXX(1)XXXX。①XXX;②XXX;③XXX。

四、來稿中的注釋,請採用頁下注、每頁各自編號,注號置於句末的標鮎符號之前,如:孔子已有“六藝”之説?,“……將邊界査明來奏”?。但引文前有冒號者,句號在引號内,則注號置於引號之外,如:《釋名》云:“經者,徑也,常典也。”①

五、注釋文字標引文獻的具體格式規定如下:

1.著作類:著作者《書名》,出版單位,XXXX年,頁X至X。又:著作者《書名》卷x,xxxx年XXX本。著作者、書名之間不加冒號、逗號或“著”、“撰”字4樣。

例:①郭紹虞《宋詩話考》,中華書局,1979年,頁75。

②[清]張裕釗《濂亭文集》卷四,清光緒八年査氏木漸齋刊本。

2.古代文獻著作者前需括注朝代,書名、篇章名後,可標示所屬叢書名;書名加篇名者,書名與篇名之間,如有卷次,加卷次。

例:①[清]劉文湛《左傳舊疏考正?自序》,《清經解續編》卷七四七,上海書店,1988年,頁881。

②《舊唐害》卷七三《顔師古傳》,中華書局,1975年,頁2594。3.雜志類:著作者《論文名》,《期刊名》X年X期,頁X至X。又:著作者《論文名》,《期刊名》X卷X號(X年X月),頁X至X。

例:①袁行霈《〈新編新注十三經〉箱議》,《北京大學學報》2009年第2期,頁7。

②池田秀三著、金培懿譯《聿昭之經學一尤以植爲中心》,《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15卷3期(2005年9月),頁141—155。

4.西文書名與雜誌名均用斜體,文章名加引號。日文、韓文參考中文樣式。

例:①AdDudink,“TheChineseChristianBooksoftheFormerBeitangLibrary".Sino-WestemCulturalRelationsJournalXXVT(2004),pp.46—59.

5.同一篇文章中,重復出現的文獻標注出處只列著作、論文名和頁碼即可,重復出現的注釋不用“上同”簡略。

六、圖表按先後順序編號,在文中應有相應文字説明,如見圖X,見表X。

七、數字用法:

1.西曆世紀、年代、年、月、日用阿拉伯數字,如18世紀50年代。

2.中國清代和清代以前的歷史紀年、其他國家民族的非西曆紀年,用中文數字表示,且需用阿拉伯數字括注西曆。如秦文公四十四年(前722),清咸畫十年(1860),日本廑應三年(1867)。

3.中文古籍卷數均用中文數字表示,如作卷三四一,不作三百四十一,葉(頁)數用阿拉伯數字表示。

上一篇:表面工程与再制造(原:表面工程资讯)下一篇:海峡科学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