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集刊)(不收版面费审稿费) 知网维普目次
- 主管单位:
- 主办单位:
厦门大学传播研究所、中盐金坛盐化有限责任公司
- 国际刊号:
- 国内刊号:
- 学科分类:
- 字数:
4000-26000
- 有无基金:
/有基金 1.3%,/初级/无基金 1.3%
- 周期:
集刊-半年刊
- 特殊属性:
- 电话:
- 邮箱:
cccs2013a@126.com(微信公号)
- 复合因子:
0
- 综合因子:
0
- 收录:
知网,维普目次
- 级别:
- 杂志社官网:
- 投稿网址:
期刊简介
《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期刊已被查看: 次
更新频次
高频栏目:
盐文化传播研究-100%-期平均发文量3篇
中频栏目:
贤文化与组织传播研究-50.0%-期平均发文量5篇
圣贤文化与组织传播研究-33.3%-期平均发文量4篇
国学新知-33.3%-期平均发文量5篇
低频栏目:
文化建设与中华文化传播-16.7%-期平均发文量3篇
华夏传播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构-16.7%-期平均发文量3篇
中华文化传播与媒介文明-16.7%-期平均发文量4篇
流域文化传播与华夏文明-16.7%-期平均发文量4篇
乡村振兴与中华文化传播研究-16.7%-期平均发文量4篇
2023年01期其他-16.7%-期平均发文量1篇
“一带一路”与中华文化传播研究-16.7%-期平均发文量5篇
媒介化情感传播研究-16.7%-期平均发文量4篇
纪录片与文化传播研究-16.7%-期平均发文量4篇
体育文化与传播研究-16.7%-期平均发文量5篇
传统文化现代诠释与转化研究-16.7%-期平均发文量5篇
中国电影与中华文化研究-16.7%-期平均发文量5篇
白马藏族文化传播研究-16.7%-期平均发文量4篇
2022年02期其他-16.7%-期平均发文量1篇
华夏传播与媒介考古学-16.7%-期平均发文量4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民间艺术传播-16.7%-期平均发文量4篇
跨文化与情感传播研究-16.7%-期平均发文量4篇
新媒介技术场景下的性别文化传播研究-16.7%-期平均发文量4篇
课程思政与教学改革-16.7%-期平均发文量5篇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16.7%-期平均发文量4篇
纪录片与文化传播-16.7%-期平均发文量4篇
2022年01期其他-16.7%-期平均发文量1篇
媒介学视角下的中华文化传播-16.7%-期平均发文量4篇
健康传播研究-16.7%-期平均发文量3篇
媒介批评研究-16.7%-期平均发文量3篇
影视与新媒体传播-16.7%-期平均发文量5篇
社交媒体传播研究-16.7%-期平均发文量3篇
广告区域史研究-16.7%-期平均发文量4篇
华莱坞研究新动向-16.7%-期平均发文量4篇
2021年02期其他-16.7%-期平均发文量1篇
公益广告研究-16.7%-期平均发文量4篇
公益广告研究_公益广告研究大家谈-16.7%-期平均发文量5篇
社交媒体中的口语传播-16.7%-期平均发文量5篇
中华文化传播与叙事研究-16.7%-期平均发文量4篇
家庭传播研究-16.7%-期平均发文量5篇
中国古代舆论研究-16.7%-期平均发文量4篇
乡村传播研究-16.7%-期平均发文量4篇
华莱坞电影研究-16.7%-期平均发文量6篇
佛教中国化研究-16.7%-期平均发文量6篇
2021年01期其他-16.7%-期平均发文量4篇
传统文化与审美传播-16.7%-期平均发文量4篇
华夏传播逻辑-16.7%-期平均发文量5篇
文化创意与中华文化传播研究-16.7%-期平均发文量4篇
中华品牌传播-16.7%-期平均发文量6篇
“后疫情时代”文化传播的品牌之维-16.7%-期平均发文量4篇
传播学视角下的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性发展-16.7%-期平均发文量4篇
新电影史书写-16.7%-期平均发文量4篇
话语分析研究-16.7%-期平均发文量4篇
国学新知·庄子新知-16.7%-期平均发文量6篇
2020年02期其他-16.7%-期平均发文量14篇
单位占比
普本-31.8%211高校-27.1%
985高校-14.5%
公司企业-7.5%
其他-5.1%
C9高校-3.3%
民办本科-2.8%
研究院所-1.9%
其他大学-1.9%
双一流-1.4%
博物馆-0.9%
高职高专-0.9%
外国高校-0.5%
协会-0.5%
一作占比
/有基金-1.3%/初级/无基金-1.3%
/初级/有基金-0.6%
/副高/无基金-5.2%
/副高/有基金-4.5%
/正高/无基金-9.0%
/正高/有基金-11.0%
/中级/无基金-7.1%
/中级/有基金-1.9%
本科/无基金-0.6%
博士/无基金-1.3%
博士/有基金-1.3%
博士/初级/无基金-0.6%
博士/副高/无基金-5.8%
博士/副高/有基金-9.0%
博士/正高/无基金-4.5%
博士/正高/有基金-1.3%
博士/中级/无基金-4.5%
博士/中级/有基金-5.8%
博一导二/无基金-1.9%
硕士/正高/有基金-0.6%
硕士/中级/无基金-0.6%
硕一导二/无基金-3.2%
硕一导二/有基金-1.9%
在读博士/无基金-5.2%
在读博士/有基金-1.9%
在读硕士/无基金-7.1%
在读硕士/有基金-0.6%
投稿指南
1、该刊为集刊无CN刊号。
2、投稿方式:邮箱投稿。
3、投稿邮箱:cccs2013a@126.com
4、出刊日期:半年刊,一年出版2辑。
5、主办单位官网信息:本刊不收版面费。
2024年5月28日星期二
集刊《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第十五辑开始征稿
【微信公众号“华传学派”信息】
原创 华传学派 华传学派 2024-04-22 14:55 福建
华夏传播研究会、厦门大学传播研究所主办的学术集刊《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2024年开始征稿啦!
诚挚邀您一起进行学术交流,展示学术成果。快来看看具体要求吧!
一、关于《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
由华夏传播研究会、厦门大学传播研究所主办的学术集刊《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刊载有问题意识、学科意识、前沿意识和国际视野的创新性学术成果。本集刊发表内容已被中国知网(CNKI)全文收录。
二、本期征稿主题
《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现就第十五辑谨向海内外学人诚意约稿,第十五辑的主题为“孟子与中国传播研究”。征稿主题包括:孟子思想及其历史演变的研究;孟子思想在现代传播领域的应用与实践;孟子思想对现代传播理论的启示与影响;孟子思想在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与价值;孟子思想在新闻、广告、公关等领域的应用研究;孟子思想在网络传播、社交媒体等新媒体环境下的研究;其他与孟子思想及传播研究相关的主题。
三、本刊常设栏目
除本期主题相关研究外,欢迎其它新闻传播相关领域研究成果投稿。
本期常设以下栏目征稿:
▲ 华夏传播研究的历史、理论与话语体系
▲ 中国古代传播思想史研究
▲ 华夏文明与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研究
▲ 数字媒介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 青年学者论坛
▲ 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研究
▲ 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
四、投稿须知
1.来稿应为原创作品。本刊编辑部对来稿有文字修改权,如作者事先无特殊声明,稿件一经采用,一律视为本刊拥有该稿件的印刷版、电子版和网络版的使用权和分许可权。各项著作权使用费在刊发后向作者以一次性稿酬形式支付。
2.稿件字数(不含注释)一般不超过10000字,摘要不超过300字;
3.来稿应立论明确,论述严谨,语句精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和规范汉字,遵从国家有关计量单位、科技名词、数字、标点符号、汉语拼音等用法的标准及其他规范性文件。
4.来稿应包括题目、摘要、关键词、正文和参考文献,正文标题和序号可分若干层(一、……(一)……1.……(1)……)。格式具体参见中国知网(CNKI)上本刊的最新一期。论文署名方式悉听作者尊便,但有必要向编辑部提供真实姓名、工作单位、联系方式等信息。
5.本刊审稿周期为一个月。本刊编辑部会在规定时间内告知审稿结果,稿件一经录用,请勿再投他处。不拟刊用的稿件,除手书原稿外一般不退,请作者自留底稿。来稿如涉及保密事项,概由作者本人负责。
6.投稿邮件主题请注明“投稿-《孟子与中国传播研究》-单位姓名”;“投稿-第十五辑-单位姓名”。
五、投稿方式
投稿邮箱:cccs2013a@126.com
六、截稿须知
截稿日期:2024年5月31日。投稿后2个月内如未收到反馈,稿件可自行处理。
《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稿约
【2020年02期信息】
《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稿约
1993 年,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系庆祝建系10 周年时,见证并为之倾注巨大心血的余也鲁先生提议举办了首届“海峡两岸中国传统文化中传的探索座谈会”,会后出版了《从零开始》的论文集。此后,厦门大学成立传播研究所作为推动两岸暨香港华夏传播研究的基地,并顺利地出版《华夏传播研究丛书》和《华夏传播论》,成为传播学中国化进程中的一个标志性成果。2013年,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迎来了30 周年庆典,厦门大学的华夏传播研究在黄星民教授等前辈学者的苦心经营下,已然成为我院教学科研的一大亮点。薪火相传是我们的使命,为将华夏传播研究事业不断发扬光大,我们在广大热爱中华文化、关注中华文化研究与传播的众多学者和社会贤达的大力支持下,将以“厦门大学传播研究所”这一校级机构为平台,以传播学系为依托,以广大中华文化研究学者和新闻传播研究学者作为我们的强大后盾,创办《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论丛,搭建文史哲与新闻传播对话交流的平台,以更大惠及学林。2017 年1 月25 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意见》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可见,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时代的使命,也是学者的责任。
为了发掘中华文化中的传播智慧,提炼中华传播理论,推动传播学“中华学派”的早日形成,我们希望以本论丛为平台,继续集聚海内外有志于传播华夏文明,展现中华博大精深的沟通智慧的各方人士,彼此分享研究成果,提供学术动态,推进中华文化的社会传播与国际传播,同时兼及新闻学与传播学各领域的新成果。本论丛栏目主要方向有:(1)基础理论,研究中华文化的传播思想、传播制度与传播方法等;(2)历史发展,研究不同时代传播观念与传播技术等方面的变迁;(3)新闻理论与新闻业务;(4)传播理论,含组织传播、健康传播、公共传播、政治传播、科技传播、跨文化传播、情感传播、新媒体传播等各领域,(5)古今融通,注重中外传播智慧的比较研究和中国传播观念的古今传承;(6)新书评论,介绍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领域中的新作;(7)经典发微,注重挖掘中华文化经典作品中的传播智慧;(8)学术动态,介绍海内外学者对华夏传播研究的新成果,发表相关的学术会议综述和研究著作的书评;(9)传播实践,着重推介那些致力于国学运用的新观点和新做法,推进中华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实践经验;(10)国学新知,国学领域有创见的论文,等等。
本论丛前5 期为国际刊号出版,可从“白云深处人家”网站下载。从2017 年起,本论丛与中盐金坛盐化有限责任公司合作,联合编辑出版,半年一辑,力邀海内外学者担任专栏主持人,兼行盲审制,以当前国际流行的开本印刷。本论丛注重学术性、知识性兼顾普及性,力求雅俗共赏。
欢迎专家学者赐稿,中英文均可,来稿一经录用,即赠样书两本,并酌付稿费。本论丛所有文章均为作者研究成果,文责自负,不代表编辑部观点。
《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关于引文注释的规定
【2020年02期信息】
《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关于引文注释的规定
为了体现国际化传播与本土化发展的双重考量,本论丛从2019 年1 月1日起启用新的规定。
本规定是在《中国社会科学》注释要求的基础上修订而来,请投稿者严格按照规范投稿!
投稿邮箱:cccs2013a@126.com。来稿论文字数控制在10000 字以内为宜。同时,请注明作者信息,包括:作者姓名(出生年—),性别,籍贯,工作单位、学术职称(学历)、研究方向和联系方式(地址,手机号码/ 邮箱,以方便联系)。基金资助:基金来源,课题名称(项目号)。
《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编辑部
2019年1 月1 日
一、 注释体例及标注位置
文献引证一律采用脚注,用①,②,③……标识,每页单独排序。
二、具体注释规范与示例
(一)中文注释
1. 著作
标注顺序:责任者与责任方式/ 文献题名/ 出版地点/ 出版者/ 出版时间/页码。
示例:
赵景深:《文坛忆旧》,上海:北新书局,1948 年,第43 页。
实藤惠秀:《中国人留学日本史》,谭汝谦、林启彦译,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82 年,第11—12 页。
2. 析出著作文献
标注顺序:责任者/ 析出文献题名/ 文集责任者与责任方式/ 文集题名/出版地点/ 出版者/ 出版时间/ 页码。
示例:
杜威· 佛克马:《走向新世界主义》,王宁、薛晓源编:《全球化与后殖民批评》,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 年,第247—266 页。
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鲁迅全集》第9 册,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年,第325 页。
3. 著作序言、引论、前言、后记
示例:
李鹏程:《当代文化哲学沉思》,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年,“序言”,第1 页。
楼适夷:《读家书,想傅雷(代序)》,傅敏编:《傅雷家书》(增补本),北京:三联书店,1988 年,第2 页。
4. 古籍刻本、影印本
标注顺序:责任者与责任方式/文献题名/卷次、篇名、部类(选项)/出版地点/出版者/出版时间/(影印)页码。
示例:
《太平御览》卷690《服章部七》引《魏台访议》,北京:中华书局,1985 年影印本,第3 册,第3080 页下栏。
管志道:《答屠仪部赤水丈书》,《续问辨牍》卷2,《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济南:齐鲁书社,1997 年影印本,子部,第88 册,第73 页。
5. 期刊
标注顺序:责任者/ 文献题名/ 期刊名/ 年期(或卷期,出版年月) 。
示例:
叶明勇:《英国议会圈地及其影响》,《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1 年第2 期。
6. 报纸
标注顺序:责任者/ 篇名/ 报纸名称/ 出版年月日/ 版次。
示例:
李眉:《李劼人轶事》,《四川工人日报》1986 年8 月22 日,第2 版。《上海各路商界总联合会致外交部电》,《民国日报》(上海)1925 年8 月14 日,第4 版。
7. 学位论文、会议论文
标注顺序:责任者/ 文献标题/ 论文性质/ 地点或学校/ 文献形成时间/页码。
示例:
方明东:《罗隆基政治思想研究(1913—1949)》,博士学位论文,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2000 年,第67 页。
任东来:《对国际体制和国际制度的理解和翻译》,全球化与亚太区域化国际研讨会论文,天津,2000 年6 月,第9 页。
8. 转引文献
无法直接引用的文献,转引自他人著作时,须标明。
示例:
章太炎:《在长沙晨光学校演说》,1925 年10 月,转引自汤志钧:《章太炎年谱长编》下册,北京:中华书局,1979 年,第823 页。
9. 电子网络文献
标注项目与顺序: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更新或修改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引用日期。
示例:
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1998 年8月16 日, http://www.cajcd.cn/pub/wml.txt/980810-2.html, 1998 年10 月4 日。
(二)英文注释
1. 专著
标注顺序:责任者与责任方式/ 文献题名(用斜体)/ 出版地点/ 出版者/出版时间/ 页码。
示例:
Peter Brooks, Troubling Confessions: Speaking Guilt in Law and Literature,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00, pp.48-49.
2. 期刊析出文献
标注顺序:责任者/ 析出文献题名/ 期刊名(用斜体)/ 卷册及出版时间/页码。
示例:
Heath B. Chamberlain, On the Search for Civil Society in China,Modern China, vol. 19, no. 2( April 1993), pp.199-215.
(三)其他说明
1. 再次引证,项目简化
同一文献再次引证时只需标注责任者、题名、页码,出版信息可省略。
示例:
赵景深:《文坛忆旧》,第24 页。
2. 引用先秦诸子等常用经典古籍,可在文中夹注(夹注应使用不同于正文的字体)。
示例:
这也就是所谓“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天明畏自我民明畏”(《尚书· 皋陶谟》),“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尚书· 泰誓》)。
《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简介
【主办单位官网信息】
2013年,是一个以推动华夏传播研究为自己神圣使命的传播研究所——厦门大学传播研究所——20周年庆的年份。为了纪念前辈的丰功伟绩,更为了进一步推动华夏传播研究再上并新台阶,于是研究所决定创办一本学术期刊——《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以向前辈们致敬。《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办刊宗旨是“华夏传播·文明传承·文化自觉·民族复兴”,《责无旁贷地推进华夏传播研究》的发刊词有言:“我们将在许多海内外学者的关心指导下,继承华夏传播研究的传统,高扬华夏传播研究的主体意识,争取中国文化国际话语权。我们将以刊物为平台来集聚研究队伍,一切切磋琢磨,共同促进中华文化传播与创新,以无愧于这个多彩的时代。”刊物定位是以华夏文明传播研究为主要特色的综合性新闻传播类辑刊,论文字数通常为1万字以内。
刊创7年来,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前4年为试刊探索阶段,共出版5期,前3年为年刊,第4年为半年刊,且是以国际连续出版物的形式出刊。创刊号以“缅怀余也鲁先生”为主题,并刊登了苏钥机、郑学檬、孙旭培、许清茂、陈培爱、黄鸣奋、刘训成、黄慕雄等人的9篇纪念余也鲁的文章;2014年第2期以“传播学中国化的历史、现实与未来展望”为主题,刊载《2014继往开来:传播研究本土化座谈记录》等文章;2015年第3期以“中国文化遗产传播:理论、方法与实践”为题,以近乎专辑的形式,有开创性地提出“中国文化遗产传播”这一概念,并试图从理论、方法与实践三层面来建构”中国文化遗产传播学“的学术框架;2016年第4期以“民族/文化心理研究”这一主题专栏,同期也刊登了当年传播研究所主办的“中华文化与大众传播研讨会”9 篇文章;2016年第5期以“华夏文明传播研究”为主题和专栏,刊载了刘忠博的《从华人文化观点再思考生集体主义脉络下的人际关系》、王仙子的《先儒家知、诚、信传播观念及其当代启示》、赵梅等的《人际传播学之”据“与心性之学之”礼“》等文章。
2017年,研究所与中盐金坛公司合作,正式将《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改版为学术辑刊,由九州出版社出版,并确定为半年刊。改版后的三年来,即将出满6辑。本刊延续了传统的办刊方式,即每期都有主题,且该主题为本辑的一个专栏;同时又开创了新形式,即每期确定10个专栏,其中“盐文化研究与传播”“贤文化与组织传播研究”“国学新知”专栏由中盐金坛的文化部主持,其它7个专栏由研究所邀请海内外学者主持。前6辑的主题分别为:第一辑为“乡村传播与文化空间”;第二辑为“中国古代政治传播研究”;第三辑为“中国礼文化传播研究”;第四辑为“老子传播思想研究”;第五辑为“华夏文明传播研究”;第六辑为“认识传播学探索”。每辑的文章均为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方便读者查阅。
声明:本刊不收版面费,并赠送样刊2册。
本刊格式同于《中国社会科学》。
投稿邮箱:cccs2013a@126.com
投稿地址: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南光二213室,《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编辑部收,邮编:361005
敬请关注本刊公众号“传播学本土化研究”。
上一篇:石油勘探与开发(英文)(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下一篇:公共经济与政策研究(集刊)(原:光华财税年刊)
《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同类文化期刊
-
墨子学刊(集刊)(不收版面费审稿费)
集刊-半年刊影响因子0
-
青年记者
CACJ-权威,AMI扩,武B+
CN中文-月刊影响因子0.581
-
人文杂志(不收版面费审稿费)
C刊,北核,AMI核心,武A,国社科-优秀
CN中文-月刊影响因子1.941
-
中华文化论坛(不收版面费审稿费)
北核,科核,AMI扩,武B+
CN中文-双月刊影响因子0.439
-
华西民俗研究(集刊)(不收版面费审稿费)
集刊-半年刊影响因子0
-
中国文化研究(不收版面费审稿费|有稿费)
北核,C扩,科核,AMI核心,武A-
CN中文-季刊影响因子0.597
-
云冈研究
AMI核心
CN中文-季刊影响因子0
-
外国语言与文化(英文)(Journal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Cultures)
AMI入库,省级普刊
CN外文-半年刊影响因子0
常见问题
-
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杂志社官网、联系方式是什么?
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
投稿邮箱:cccs2013a@126.com(微信公号) -
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杂志是核心期刊么?
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不是核心期刊,级别是:, 是:文化分类下的知网,维普目次收录的期刊。
-
请问你们是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杂志社吗?
我们不是《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杂志社。本站主要从事期刊信息展示与期刊推荐,不是任何杂志官网,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本站仅提供免费的学术指导、论文辅导、期刊投稿信息整理收集服务。
-
你们指导服务后可以保证文章被发表吗?
期刊发表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文章内容的质量。编辑老师会根据研究领域、创新性等多因素进行考量。我们会帮助您理解期刊的发表要求,助力提升发表几率,从而增加发表的机会。
-
晋级论文能否在报纸上发表?
在学术界,论文的发表往往被视为研究者职业发展的重要一环。晋级论文,即为了获得更高职称或学术地位而撰写的学术论文,通常需在专业期刊上发表。然而,许多人可能会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