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法学(不收版面费)

中外法学(不收版面费) 知网万方目次维普目次

  • AMI权威
  • C刊
  • 北核
  • 科核
  • 武A
  • 国社科-合格
基本信息
  • 主管单位:

    国家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北京大学

  • 国际刊号:

    1002-4875

  • 国内刊号:

    11-2447

  • 学科分类:

    法律外交

  • 字数:

    36000-44000

  • 有无基金:

    /副高/无基金 14.3%,/副高/有基金 25.0%

  • 周期:

    CN中文-双月刊

  • 特殊属性:

    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联系信息
  • 电话:

    010-62751689(202204期)

  • 邮箱:

    zwfx@pku.edu.cn(202204期)

  • 复合因子:

    11.571

  • 综合因子:

    7.045

  • 收录:

    知网,万方目次,维普目次

  • 级别:

    AMI权威,C刊,北核,科核,武A,国社科-合格

期刊简介

《中外法学》期刊已被查看:

更新频次

高频栏目:

专论-100%-期平均发文量7篇
青年-83.3%-期平均发文量2篇

中频栏目:

代表作-66.7%-期平均发文量1篇
特稿-50.0%-期平均发文量1篇

低频栏目:

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16.7%-期平均发文量2篇
专题:数字法学-16.7%-期平均发文量2篇
2024年01期其他-16.7%-期平均发文量1篇
专题:数字法治-16.7%-期平均发文量2篇
2023年06期其他-16.7%-期平均发文量2篇
专题:数据治理-16.7%-期平均发文量3篇
2023年05期其他-16.7%-期平均发文量1篇
学科反思-16.7%-期平均发文量2篇
2023年04期其他-16.7%-期平均发文量1篇
专题:监察法制-16.7%-期平均发文量2篇
2023年03期其他-16.7%-期平均发文量1篇
专栏:数字法学-16.7%-期平均发文量4篇
专题:学科知识体系-16.7%-期平均发文量2篇
2023年02期其他-16.7%-期平均发文量1篇

单位占比

985高校-26.8%
C9高校-26.8%
普本-17.9%
211高校-17.9%
研究院所-7.1%
其他大学-1.8%
党校电教-1.8%

一作占比

/副高/无基金-14.3%
/副高/有基金-25.0%
/正高/无基金-17.9%
/正高/有基金-26.8%
/中级/无基金-1.8%
/中级/有基金-10.7%
博一导二/无基金-1.8%
在读博士/无基金-1.8%

投稿指南

1、投稿方式:在线投稿。

2、出刊日期:双月刊,逢单月20日出版。

3、本刊不收取任何版面费。

        2022年8月1日星期一

《中外法学》引证体例

【2022年04期信息】

一、一般规定

1.注释为脚注,每篇稿件编号连排。文中及页下脚注均用阿拉伯数字,文中标注于标点符号外。

2.注文中的信息顺序为:作者、文献名称、卷次(如有)、出版者及版次、页码。

3.定期出版物的注释顺序:作者、文章篇名、出版物名称年份、卷次、页码。

4.引文作者为外国人者,注释顺序为:国籍,外加括号;作者、文献名称、译者、出版者及版次,页码。

5.页码径用“第N页”或“第N-N页”字样。

6.引用之作品,书、刊物、报纸及法律文件,用书名号;文章篇名用引号。

7.同一文献两次或两次以上引用者,第二次引用时,若紧接第一次,则直接“同上注,第N页”即可;若两次引用之间有间隔,则注释顺序为:作者姓名、见前注〔N〕、页码。作者如为多人,第二次引用只需注明第一作者,但其名后应加“等”字。

8.正文中引文超过150字者,应缩排并变换字体排版。

9.非引用原文者,注释前加“参见”;直接引用非原始出处者,注释前加“转引自”。

10.引文出自杂志的,不用“载”“载于”字样。

11.引用古籍的,参照专业部门发布之规范;引用外文的,遵循该语种的通常注释习惯。

12.原则上不引用未公开出版物及网上资料。若引用网上资料,须标注“最后访问日期”。

13.引用中国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出版或发行的文献,可在出版或发行机构前加注地区名。

二、范 例

1.著 作:(1)朱苏力:《送法下乡》,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55页。

再次引用,如中间无间隔:同上注,第65页。

中间有间隔:朱苏力,见前注〔1〕,第78-80页。

2.论 文:(2)陈瑞华:“程序性制裁制度的法理学分析”,《中国法学》2005年第6期,第155页。参见陈瑞华:“程序性制裁制度的法理学分析”,《中国法学》2005年第6期,第150-163页。

3.文 集:(3)白建军:“犯罪定义学的理论方法与实证刑法学”,载陈兴良主编:《刑事法评论》(第15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28页。

4.译 作:(4)(德)马克斯·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杨富斌译,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第282页。

5.报纸类:(5)姜明安:“多些民主形式,少些形式民主”,载《法制日报》2007年7月8日,第14版。

6.港台类:(6)王泽鉴:《侵权责任法》,台湾三民书局2009年版,第105页。

上一篇:华中农业大学学报下一篇:中国农机化学报(原:中国农机化)

常见问题